建筑教研室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是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团队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4人,硕士8人、博士1人,5名教师持有国家注册建造师职业资格证书。团队公开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检索20余篇,核心期刊15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8项,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教科研项目16项。团队成员职称分布合理、事业心强,是一支思想坚定、治学严谨、勤于钻研、勇挑重担、乐于奉献、团结创新、和谐快乐的基层团队。

研究方向:建筑教研室主持建设陕西省绿色建造技术服务中心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渭南市装配化建造技术工程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主要承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科研工作,可开展装配式结构体系、耗能减震技术、节点性能分析、构件连接方式、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和部品研发;面向建筑施工企业、装配式构件加工厂等,运用互联网+装配式、BIM技术、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可实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工法孵化等技术工作。

标志成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属于教育部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中央财政支持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优质高职院校建设骨干专业、国家重点专业、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核心专业等;建有国家级生产性建筑施工实训基地、装配式建筑实训基地、工程仿真实训平台、装配化建造科普馆等项目;团队成员主持(或参与)《“1+X证书制度”在共同体专业人才培养试点探索与实践应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装配式+BIM”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路径方法研究》等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10余项,撰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贯穿、能力递进”系列特色教材》、《面向“BIM+装配式”领域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等获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出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装配式构件加工与制作》等6本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型态教材,建成1门省级、6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指导学生累计荣获建筑工程识图、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施工工艺实施与管理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40余项,技术服务500余万元。


 

苏仁权

男,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结构工程专业,注册建造师,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骨干成员。长期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市厅级以上教科研项目8项,出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等教材3部,授权专利3项,主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在线开放课程,主持(参与)技术服务与咨询10余项,到款额100余万元;指导学生荣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国赛三等奖,一带一路暨金砖大赛“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施工技术应用”赛项一等奖等。

刘新

男,中共党员,副教授,工学硕士,结构工程专业。长期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指导学生获第七届全国中、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主持校级教科研课题1项,主持开发编写了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主编出版《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教材1部;发表论文5篇,其中中文核心2篇。

邹昱瑄

男,中共党员,讲师,博士。师从周绪红院士,长期致力于多层冷弯型钢结构体系研发与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围绕新型多层冷弯型钢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并取得相应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20余篇,《建筑结构学报》高引论文1篇。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渭南市重点研发计划2项、市厅级教改课题3项。中国钢结构协会会员、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会员、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


李科兴

女,中共党员,副教授,研究生,结构工程专业。长期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编写《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教材2部,主持《装饰工程施工》、《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 2015年获得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贯穿、能力递进”系列特色教材院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18年《屋面卷材防水工程施工》获得陕西省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2019年《装配式建筑施工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合与实践》获得院级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二等奖1项,2024年指导学生《固土盈”家-双碳战略下弃土利用引导者》获得陕西省银奖1项。

徐珍珍

女,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结构工程专业,专业教师,长期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主编《装配式构件加工与制作》教材和《建筑防水工程施工》教材,主持《建筑防水工程施工》《装配式构件加工与制作》校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发表论文8篇,其中核心3篇,授权专利2个。2018年获得陕西省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2022年,指导学生获得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施工工艺实施与管理比赛获得二等奖。2023年,指导学生获得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赛项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

梁潇文

女,群众,副教授,硕士研究生,道路与铁道工程,长期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参与完成的“面向BIM+装配式领域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建设杯”第三届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荣获一等奖1项,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装配式建筑施工员”赛项中荣获二等奖2项。主持完成“《建筑结构与钢筋建模》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市厅级教改课题1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核心4篇,参编《建筑结构与钢筋建模》教材1部。

刘宏杰

男,讲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国家一级建造师。长期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指导学生参加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赛项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指导学生参加“一带一路”暨金砖大赛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施工技术应用赛项全国总决赛获一等奖一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装配式建筑施工员”赛项获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主持省级教改课题一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2篇。

田乐

男,中共党员,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教学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相关论文4篇,其中SCI 1篇,科技核心2篇,主持市厅级科研课题1项,参与1项,参与省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排名第三)。


武安盛

男,民建会员,讲师,硕士研究生,结构工程专业。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获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校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第三届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主持市厅级课题1项,参与科研课题4项,其中省科技厅科研课题1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研课题1项,省教育厅科研课题1项,市厅级科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 2篇、中文核心2篇;参编专业相关教材1部。

田翔

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英语专业。指导学生参加“第四届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大赛荣获陕西赛区三等奖,参与指导学生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银奖、省级铜奖各一项,多次获得“工会积极分子”荣誉称号,持续参加对贫困生“一对一帮扶”资助活动。